2020.09.06 Sunday

或說,在暴風圈中心的人們是怎麼想的。

你 EVA 系?

近年網路上時常能看到一種對於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的看法:從 2008 年台灣 ACG 研究組織「U-ACG」創辦人 RainReader 在部落格寫下的「整個意識流和跳躍性劇情我看庵野自己也搞不懂(在某次訪談中,庵野自己也很隱誨地承認)」,到最近一則推特上獲得大量轉發,並有翻譯轉貼至中文社群的推文「庵野監督:不是很清楚」。

人們似乎認為,連參與鉅片《AKIRA》製作的渡邊繁都認證當時世界最強動畫師(当時恐らく世界一のアニメーター)的庵野秀明,在創造這部影響諸多作品,成為該領域的看門招牌,帶來驚人經濟效益的歷史名作時,因為這部作品「太神了」,連他都搞不懂自己做出了什麼東西?

pic 1

△ 「U-ACG」創辦人 RainReader 的部落格文章摘錄

這種「看法」的起因,可認為是源於作品後段製作時程與經費的吃緊,最後兩話改為採取「畫風大變」的大量字卡、兼用卡以及角色獨白手法做結,激怒了許多當年期待本作的觀眾,並讓往後數十年不清楚脈絡的新觀眾感到困惑,從而認為「這是一部看不懂的作品」;以及部份觀眾過度關注一部份僅做為裝飾用途的詞彙,逸脫原本故事的主軸,迷失在雞毛蒜皮的細節上。但這些終究只是觀眾的自行解讀,要牽扯到製作團隊/創作者身上,似乎顯得有些牽強。

pic 2

△ 粉絲專頁「ACGer」轉載 Twitter 上的推文

「溝通」的故事

所以《EVA》到底在講什麼?問題的答案,其實在許多相關資料都有提及,很可惜的,這些資料卻鮮少出現在人們眼前,只有各種坊間傳言與戲謔嘲諷甚囂塵上,最後淪為上述的「被承認」。我們可以從庵野提出的初期企畫案(1993 年)中寫的:

「現在整個社會裡人們正在逐漸失去溝通,家庭和組織(學校)內的人際關係面臨崩壞。我們想讓觀眾透過主角的眼睛,去思考究竟該如何與家人、朋友、大人、社會溝通。」

pic 3

以及《真心為你》的電影特刊紅十字書(1998 年)裡,在採訪者的這段提問:「從(《真心為你》的)結局來看的話,說到底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其實就是溝通的故事呢。」之後,鶴卷和哉回覆:

「這點從 TV 版開始就是如此。當時第貳話的時候,我們就有很意識性地針對這點演出。例如有一幕是美里向真嗣搭話,卻沒有進房間裡,或是第參話裡看似早晨日常的對話,兩人沒對上臉,僅有狹小開啟的門縫連結著彼此。」

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的原點之一,便是講述「溝通」的人間百態戲劇(人間ドラマ)

pic 4

我十分喜歡 Pause And Select 在他們的 Understanding Disaster 系列影片中的評點:「本作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是,正是在這樣的嚴峻狀態裡才顯得重要的,一種對於人生的肯定,裡頭有著對於活在失去意義的社會中的世代的理解、一份簡單卻赤裸的訊息ーー與他人的連繫是痛苦而困難、會悽慘地受傷的東西,但也是有其價值的東西」,可說十分貼切。

pic 5

而 TV 版貳拾伍、貳拾陸話的問題,庵野秀明於 TV 版播畢後(1996 年)受訪的長篇訪談集《分裂、偏執.新世紀福音戰士》裡講到:

「我們在第拾玖話的作業時,就知道後面沒辦法再作大規模戰鬥場景了,也討論過沒有戰鬥的故事路線行不通。最後只剩下單用台詞表現戰鬥場景,或是重複播放拙劣的圖畫這兩種方法」

能看出這是苦澀之下的決定,以及底下對於 SEELE 的言及:

「一開始(SEELE)是像《星際戰爭》裡的宇宙局委員會,SHADO 討厭的那群人,對我們(創作者)而言就是贊助商(笑)。(略)起初是代入這種局處或代理商的人的感覺」

也能理解這些「人間百態」的取材來源,其實也是自己曾碰到的人,和自己接觸過的作品。

看不懂別扯到我身上

其中最有趣的一段話大概就屬:

「我很討厭粉絲把我當成教祖。這部作品會因此教典化。觀眾們將完全不去理解我投出的台詞裡的反諷,只是就字面上的意思照單全收。陷入鑽牛角尖裡,過度解讀到我不這麼想的地方,並直接咬定意思就是如此,但明明我不這麼認為啊(笑)。我並不喜歡這種作品獨自越走越遠的感覺。並不是作品不能有自由發揮的空間,但這已經大到超越我的責任範圍了。」

套在 EVA 已經過度神格化的今日,可說當事人也無能為力了吧。

pic 6

至於 RainReader 提到的:「某次訪談庵野很隱晦地承認自己也搞不懂」,或許是在《Animage》1996 年 7 月號的訪談「あんた、バカぁと、言われてみたい。」其中的一段內容誤讀,原文為:

「我並不曉得(能不能做出大家期待看到的結局),雖然我已經作了大家會開心的結局(應是指 TV 版中的校園平行世界結局)。但我不會再作那種東西。我還不曉得(舊劇會怎麼做)」

亦或還有其它的資料來源,但我目前找不到與這個說法相符的資料。

pic 7

在該篇文章貼出幾年後的 2014 年東京國際影展裡,庵野受訪再提及:

「我之所以不再評論《EVA》,是因為我不想破壞粉絲的夢或想像。如果我再說了什麼,那就會在經過檢證是否真是如此之前,先變成了答案。所以我更希望大家能夠像是『這邊是這樣、而那邊是那樣』地尋開心就好。……或許真有一天我會自己說起『這邊是這樣、而那邊是那樣』吧,但我想那在觀眾們都已十分盡興後再談就好」

而之後的故事,包含所謂的「騙錢」戰士一說,公開資料就比較多了,可以在庵野於 2019 年年底的特別投稿看出 GAINAX 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到全盤皆輸、「騙錢」惡名的真正緣由、爆紅之後的興衰沒落,到庵野如何力挽狂瀾,重新建立起 khara 並實現他在訪談裡提的「把製作影像賺來的錢回饋到製作影像的人身上」,以及有所外顯的諸多心境變化,從而還其一個比較公道的評價。

現在很多人會把「作者已死」掛在嘴邊,我部份認同這樣的說法,就像上面引用裡的「並不是作品不能有自由發揮的空間」,一部作品本來就不會只有一種解釋方式,作者說的話也不是絕對正確,或是應該尊為聖經膜拜,寫得好的評論更能拓寬眾人甚至作者自己的視野。

但當狀況已經變成脫離作品,開始有人把矛頭指回作者說「庵野自己也不懂」,或是氣憤指責「敷衍」、「偷懶」…etc. 這是既抓作者出來護航又抹殺作者話語權的詭異狀態,作者已死是這些人在說,作者不懂也是這些人在說,最後連作者意志或作者話語都變成這些人二次創作的一部份,那麼,這些人究竟是要討論作者,還是不討論?


pic 8

什麼是巨大機器人動畫的魅力?

「巨大機器人動畫」是孩子們潛在欲望的表現。
換句話說,「巨大機器人動畫」是孩子們所擁有的,
彌補或對抗壓抑和情結的手段、代償行為。

大人們知道「人活著的痛苦」。同時也知道「人活著的快樂」。
因此他們知道,即使這是謊言,
所謂「正義與愛」的<夢想>和<希望>仍是必要的。
而透過動畫這種表現手段的特色,
也就是活用全由人工畫出的「繪畫」世界觀,
能讓孩子們不會在虛構中感受到與現實之間的落差,
從而將其純粹地傳達給孩子們。

這就是「巨大機器人動畫」所擁有的最大的魅力。

本企畫為,回歸至這個原點上,在原有的「巨大機器人動畫」的魅力裡,
重新挖掘並發現其全新的獨特之處。

追記

雖然說確認當事人發言或原文很重要,來源也是一大問題,例如志祺七七的介紹影片裡有出現的引言:

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像一個拼圖遊戲。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碎片並搜索自己的答案。換句話說,我們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自主思考的空間,讓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世界。我們永遠不會給自己所有的答案,即使在電影中也是如此。 許多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粉絲都希望我們能給他們一些「EVA EVERYTHING」參考書——但是沒有這樣的東西。不要指望別人給你問題的答案,不要指望一切都會在你面前設定。我們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答案。

稍微 Google 後會發現這段內容可能是從維基百科引用的,而從頁面中旁邊的註解能看到部份原文與來源,不難發現這段內容是外國粉絲先翻譯成英文後,再二次翻譯而來的,包含前面與上野問答的部份,較基於原文的翻譯是:

「(關於使徒、EVA 或人類補完計畫等謎題,舊劇是否會有答案)只是「姑且」。沒有全部揭露的必要。那樣反而更無聊。《EVA》的構成就像是片拼圖。我們讓觀眾看的是四散的碎片。是交由觀看者自行組裝。因為沒有完成品的圖片,每個人想像的完成圖都不一樣。如果有找不到的拼圖,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填上。我們留有讓客人想像的空間。雖然組裝拼圖的作業很有趣,想像完成品的作業我認為會更有趣。只是那對於沒有說明手冊就活不下去的人而言,可能會是件痛苦的事吧。」

冷淡的世代與「魔法箱子」(庵野秀明、上野俊哉) - 《Newtype》1996 年 11 月號

兩相比較之下,意義上的確沒有相差太多,但英譯版的後半顯得更為果斷與批判,且少了開頭認為「答案全部揭曉很無聊」與後面提及樂趣性的部份,更多出了原文沒有的「我們永遠不會給自己所有答案」,因為很明顯這些細節最後還是在 PSP 遊戲版裡大致填完了;即使大方向相同,這終究還是變成了把當事人沒說過的話塞進他嘴裡。

這也顯現出了即使有標榜是當事人的發言,如果沒有確實參照原文或經過了多手轉譯,也會有內容正確性的疑慮,這確實是個比較困難的點。

另外,看到「到作品裡尋找線索」或是「你看不懂才代表你看懂了」(沒人覺得這幹話到不行嗎?)各種講得天花亂墜、反而才讓我搞不懂的文章,我覺得可以來介紹一個名詞――「麥高芬」。

「麥高芬」指的是在作品裡用來推進劇情的某個存在,這個存在的詳細說明為何不重要,可能模糊不清,卻常出現在劇情或人物的台詞裡。例如「使徒」、「死海文書」、「黑之月」…等等。

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將這些名詞替換成其他事物,如果不會對理解劇情或劇情發展造成任何障礙,那就是個麥高芬。但像劇中最後,所有人真的合而為一,旁白也提到了填補心靈的缺口等等,「人類補完計畫」便有其在劇情上的意義,無法替換成其他詞彙。

只要運用這個判準,你就能很快釐清哪些元素具有合理的解釋空間,哪些元素則只是為了裝飾或增加戲劇效果才出現,而不必苦惱藍色窗簾到底是個深刻隱喻了戰爭下權力藍圖的象徵,還就真的只是片藍色的窗簾,因為單就藍色窗簾本身,你是看不出任何東西的,你不曉得它究竟是只出現在其中一幕的小角落,或是反覆出現在黑白畫面中、是唯一具有顏色的存在,這對於藍色窗簾所扮演的定位都會有不同意義。

相關資料